亚博视讯真人_亚博平台注册¥app官网

图片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风正帆悬逐浪行——202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综述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李晓娜 刘晓慧 姬长玉 张继勇 李惜 张含玥 发布时间:2024-01-26

春潮澎湃起,千帆竞发时。

202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1月23日在京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地质调查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明确今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为推进各领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向全行业吹响了奋力谱写国家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响亮号角。

围绕全国地质调查工作报告、坚持“三性”基本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议题,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意见建议。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分享感悟,交流心得,每个人都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深受启发、收获满满。

总结过去,凝聚思想共识;展望未来,坚信使命必达。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切实抓好此次会议精神的学习传达,推动会议精神入脑入心、工作部署落实落地,谋划好新一年的工作,以更大的担当、更强的定力、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进一步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使命任务,有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会议现场 王建超 摄

看旌旗猎猎,地质人再一次集结

在全国自然资源会议刚刚结束、新年重点任务即将全面铺开的关键节点下,202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厘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供了路径、鼓舞了干劲。

202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初步统计有200多个分会场,3万余人参会,实现了全国地质工作者的同步参会听会。

“点燃了地质队火焰般的热情,凝聚了地勘单位的友情,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壮阔豪情……”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学文从大学毕业后就到地质队工作,一路走来体会非常深。他表示,恰逢安徽省两会召开之时,参加本次会议非常高兴,非常激动。这是全国地勘队伍属地化后近年来一次规模最大、人员最全、规格最高的地质工作会议,在这里找到了“娘家人”的感觉。

“大会总结了地质调查工作进展和取得的重点成效,还对当前形势进行了研判,提出了地质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让广大地质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尤其大会强调全国地质调查工作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三性’基本定位,部署的10项重点工作,非常全面,十分具体,干货满满,与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主抓的思路一脉相承,充分释放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湖南省地质院党委书记谈文胜表示。

陕西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雁林感触颇深地说:“此次参加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印象最深的是李金发局长作的报告,报告站位高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前对我们地质工作和自然资源工作相关的一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省级的公益性队伍,我们非常地受鼓舞。”

参加小组讨论的代表表示,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深刻透彻,部署工作要求明确,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院校及地勘单位等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要按照报告确定的目标、方向和任务全面做好落实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地质支撑。

“这是一次振奋人心、凝聚共识的会议,充分彰显了各省地勘单位聚焦主责主业,立足地方实际,优化资源配置,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凸显了地质调查工作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有利于将全国地质队伍拧成一股绳,增强了地质人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大家从政治高度看待、推进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振了加快推进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明才表示。

“会议吹响了找矿突破,特别是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新疆地质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黄雪伟表示,大家收获很大、体会很深,一是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更加增强了做好今后地质调查工作,特别是新一轮找矿突破工作的自觉性、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进一步认清了形势,理清了思路,更加找准了今后的工作定位和工作方向;三是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掌握了工作方法措施,更加精准地把握了今后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四是进一步交流了经验,增进了友谊,为形成工作合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如参会代表所言,这次会议是在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紧密构建新型央地关系的大背景之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无论是时间选择,还是规格布局,亦或是主题安排、议程设置,对地质队伍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坚持不懈地推动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一盘棋,构建新型央地关系

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三性”基本定位,将构建“协议联系、统筹部署、业务指导、协调推进、信息共享”的新型央地关系,作为2024年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之一。新型央地关系,即以协议联系为牵引,以统筹部署为核心,以业务指导为重点,以协调推进为抓手,以信息共享为纽带。

在央地合作方面,中国地质调查局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与17省(区、市)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青海、湖南等18省地质工作部署“合图并表”;面向全国地勘单位举办中国地质大讲堂11期;召开陇南金矿、鄂西北铌钽-稀土等资源基地现场会;成功召开全国地勘行业和大型矿业企业找矿行动推进会,不断汇聚全国地质找矿的整体合力。

“新型央地合作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基层单位而言,央地合作新型关系的成立,能极大地激发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对基层而言是特别大的鼓舞。”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张启元表示。

“自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直到现在,各省的地勘单位也都还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以,这次提出的构建新型央地合作关系非常好,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央地协同能不能突破,能不能形成合力,是我们所要探索的。”宁夏地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加敏表示。

“报告中明确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科技引领、快速突破’协调联动新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队’和省级地勘单位‘主力军’作用。顺畅的协调联动新机制的建立,将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机制保障,推动中央与地方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全国‘一盘棋’,进一步加强与各层级地勘队伍的协调联系,强化需求对接、项目对接、成果对接,实现组织协同。”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光辉表示。据了解,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将全面深化“协议联系、业务指导、统筹部署、协调推进、信息共享”的开放合作新机制,不断汇聚东北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强大合力。

由于地勘单位改革缺乏顶层设计,部分省级地质局的职责不明、职能缺位,作用难以充分彰显。如何优化央地合作机制?与会人员建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各省地质部门加强央地协同机制建设,探索建立“科技引领、业务指引、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新型央地合作关系;同时理顺管理体制,加大对省级地质局的宏观领导和改革指导,全领域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扩大开放发展战略,真正彰显地质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白大鹏表示,构建新型央地关系,对合力推动全国地质工作“一盘棋”、更加凸显地质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强全国地质工作统筹部署,推动实现全国“一盘棋”,明确央地工作边界,避免打乱仗和工作重复部署。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科技引领、快速突破”的协调联动机制,全力构建“协议联系、统筹部署、业务指导、协调推进、信息共享”的新型央地企关系,利用好新型央地关系,精准聚焦国家、地方重大经济战略,对标“十四五”找矿目标,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有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聚合力攻坚,深入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

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两个大局”之下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党和国家赋予地质人的神圣使命,是地质人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

2023年,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效显著,在形成统筹部署新格局、构建协调联动新机制、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的同时,取得了一批令人振奋的找矿成果。

“去年以来,我们找矿突破取得新成效,新增资源量金55.2吨、铜2263.5吨、铁矿石3575.4万吨、稀土氧化物20万吨、石墨矿物32.8万吨、氯化钠矿物8.82亿吨。山东地质六队‘滨海地区金矿勘查评价技术与增储示范’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实现全国地矿系统由基层地勘单位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晓海表示,将深入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战略性找矿力度,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强化科技攻关,努力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

针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例如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的长效政策,地勘队伍能力建设,地方政府、矿业企业、社会资本投入新一轮找矿的积极性等。

海南省地质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苏金明表示,地勘单位要有长期有效的政策供给,解决亚博视讯真人、机构编制、业务经费、装备配套等问题。另外,应避免“一阵风”运动式的找矿现象出现,制定有利于找矿工作开展的相关政策,并且形成长期有效的制度。

在强化队伍能力建设方面,与会代表提出,加强理论和技术指导。希望中国地质调查局发挥科研单位多、地质科技研究能力强等优势,创新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实现矿产勘查绿色转型,加强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着力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技术理论创新、设备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对地勘单位的指导。充分考虑地质队伍能力、技术装备的短板,把地方地质队伍纳入到全国地质能力建设体系中,加大对地质队伍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的培训力度,推动全国地质队伍能力水平相应提高、整体跃升。

与会人员认为,找矿工作是一项长周期、持续性的工作,稳定的地勘投入是实现新一轮找矿突破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各省财政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对地勘工作的投入也多寡不一。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资源优势省份地勘投入有稳定的资金支持;建立科学的激励和惩戒机制,激发各省地勘单位找矿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杠杆作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地质勘查领域,推动构建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矿业行业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资本加大对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的投入力度。

来自东北地区的参会人员信心满满地说,将以大型能源资源基地为主线,以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的基础调查区、重点调查区、重点勘查区、重要矿山深部等“四区”为重点,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沈阳地调中心共同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性行动在东北地区取得优异成绩。“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国家对东北地区下达的战略性矿种增储目标任务。”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陈福龙表示,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既要立足当下又要考虑长远,要从产品、产能、产地等多方面统筹考虑构建矿产资源的储备体系。同时,建立更加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真正把智慧力量和成果更好地整合集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嘉临建议,一是进一步落实属地政府的责任,建立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将找矿目标任务和实施责任落实到找矿靶区所在的政府;二是出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找矿的相关政策,激发市场找矿活力;三是鼓励老矿山外围找矿能够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四是建议开展生态红线内深度勘查开发对环境影响的评价研究;五是进一步完善矿产用地政策等。

“面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我们很有信心。全国各地的地勘单位要多联系多沟通,尽可能地‘走出去’,希望我们在‘走出去’和‘走进来’的过程当中形成一个良性互动,争取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更大成果。”来自地勘单位的参会人员表示。

扬专业之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决定了其将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同时支撑各行各业、服务千家万户。持续加大基础地质调查力度、大力提升公益地质服务水平等被列为2024年的10项重点任务。

“报告中指出,2024年重点在地质科技创新、区域地质调查和资源环境国情调查、地质生态环境调查评价、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等方面加强工作。我们将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各单位的区位优势、资料优势及科研优势等,加强与中国地调局及沈阳地调中心、院校间的沟通联系,持续在项目合作及技术交流、地质科技创新、数据及信息共享等方面谋划工作和加强对接,实现多领域高水平的共赢发展。”参加小组讨论时,一位人士表示。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韦波表示,“报告提出地质调查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准的支撑服务,对此我深有同感。贵州是岩溶石山地区,在省厅的指导下,前两年我们完成了1∶25万省域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这项工作非常好,不管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基建等各个方面,运用范围相当广。下一步,我们将这一成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争取作出更大贡献。”

针对地灾防治、国土空间规划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韦东介绍,上海的地面沉降10多年来一直控制在6毫米以下,为城市规划和长远发展作出了较好贡献,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他表示,救灾防治既要注意常规防治,还要对工程地质带来的灾害引起关注,要利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提高效率,保障地质安全。

另一位参加小组讨论的代表提到,“着力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要聚焦‘隐患在哪里’‘结构如何’‘灾害何时发生’三个关键问题;继续推进地质灾害1∶5万风险调查评价和高风险地区1∶1万精细化调查,加快滑坡监测仪试点建设,提高设备可靠性、实用性和监测精度,提升预警预报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大对地热、氦气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地质单位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紧密结合华北地区有利条件,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开展地热、煤层气、储能、新能源等领域深度合作,以规模化、产业化、系统化、综合化开发利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格局。同时,加强华北盐碱地开发利用,研究北方盐碱地形成演化地质机理,研发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形成相对完善的盐碱地治理地质解决方案。”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吴先勇表示,对各个地勘单位来说,有必要在几个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一是工作上融合,现在已不是各个专业、各个所之间单打独斗了,必须用理解、融合的态度来看待工作。二是专业技术整合。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复合性。这一轮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在审查的时候,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就是地灾和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建设用地的使用。怎么样理解地灾风险区划定与城市土地、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关系?风险区有没有更进一步细化?哪个区域通过什么手段能够进行整合建设?把这些弄清楚以后,将地灾风险区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的代表建议,进一步扩大新的地质调查范式,提高地质工作的基础程度和调查精度,提升工作能力,精准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与会人员希望中国地调局牵头,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的地质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将区域地质调查产生的地质资料和成果收集、处理、检查入库,形成多源、异构、海量的地质“数据中心”。同时,综合利用GIS、三维、数据库等技术,建成面向专业研究的基础工作平台、面向政府规划管理的三维可视化决策支持平台、面向社会公众的地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就如何全面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地质工作的战略科技力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建威表示,高校要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的力量,需要加强脱产教育,与地勘单位、企业不断进行深度融合,开展联合科技创新攻关。

以文化人,加强新时代地质文化建设

地质文化是全体地质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流淌在地质人地质报国的满腔热血中,印刻在地质人矢志找矿的铿锵脚步中。

202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为指引,继续弘扬李四光精神、“三光荣”传统等优秀地质文化,激发报国之志,凝聚奋进之力,为地质事业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的澎湃动力。

回望过去的一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地质文学艺术联合会,举办首届新时代地质艺术文化节,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一周年、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指挥中心转制改革五周年等重大宣传活动,把全国地勘队伍吸纳进来、凝聚起来、鼓舞起来。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行业特色的地质文化新格局初步构建,地质主流舆论影响不断壮大,地质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充分彰显。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保障服“地质蓝”也已列装,文化融入的步伐不断加快。

此次报告在明确加强新时代地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提出提升地质调查野外条件保障水平,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地质文化建设理念。

“报告更加关心地质工作者的野外条件保障,更加重视地质文化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咱们地质工作者要有尊严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部署了几大保障基地的建设。去年底举办的首届文艺汇演,汇聚了整个地质行业人才;成立文联等,丰富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应该说这次活动对整个地质行业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胡时友表示。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蒋兴征表示,首届新时代地质艺术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全国地质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挖掘这方面的人才和资源,加强新时代地质文化建设,同时不断加强条件保障。

“去年以来,我们加强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汇报沟通,牵头成立沿黄九省(区)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创建联盟,创新开展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建设,高标准建成新时代英雄地质队精神展馆,与山西、河南等兄弟省局举行联学联建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张晓海表示:“全国地矿是一家。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全面加强与各地调中心和各兄弟省局的对接交流,牵头做实沿黄九省(区)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创建联盟。”

与会人员表示,加强新时代地质文化建设,既要传承历史形成的地质精神,又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多聚焦地质工作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拓展新时代地质文化内涵,体现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和服务现代化的使命担当。

春风浩荡满目新,征衣未解再跨鞍。新时代新征程,地质工作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信心,踔厉奋发,不负时代,不辱使命,聚力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更大的地质力量、地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