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视讯真人_亚博平台注册¥app官网

图片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科学技术

用战略思维推动基础研究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侯增谦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郭戈 发布时间:2020-10-20

侯增谦在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高级论坛上发言

侯增谦(右三)在澳大利亚矿山进行考察

扎根青藏高原,改变国际流行的“碰撞难以成大矿”的传统认识,建立“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为青藏高原实现重大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在成矿理论、成矿模型和勘查评价方法三方面取得系统性的创新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2017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侯增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当选世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自此,侯增谦的科技创新航程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倾力打造创新团队,着力培养卓越人才

“科研团队要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按需建设。”2003年团队组建时,侯增谦选定了“大陆碰撞成矿作用”的研究方向,志在立足青藏高原填补国际矿床学研究中的碰撞成矿空白,为国家经济发展寻找更多的后备资源。

侯增谦将碰撞造山带内规模最大的两类矿床(斑岩铜矿和MVT铅锌矿)确立为团队研究的“两条腿”,把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作为研究核心,选择主攻斑岩成矿、铅锌成矿、构造与成矿等相关研究方向的优秀年轻人进入团队,后期又招募了碳酸岩稀土成矿、造山型金矿等方面的研究人员,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团队人才结构。

团队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方向,独立研究可深入到某一具体专业领域的前沿;同时又共同研究一个大的前沿科学问题,通过合作推进某一重大科学问题的进步。这样,不但能整合团队力量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更能促进团队稳定发展,易于在专业领域培养出领军人才。

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侯增谦可谓倾尽心血、不遗余力。这一点,团队里的年轻人深有体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基金获得者杨志明回忆:在“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申请阶段,侯老师把实施方案正式答辩的机会留给了他,促使他在锻炼中快速成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基金获得者刘琰谈到,侯老师的言传身教,使自己对稀土矿床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于亚博视讯真人:成功获得基金面上项目,次年获得了“优青”项目资助。

“年轻人是我们团队的未来,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只有年轻人真正成长起来了,一切才皆有可期。”专访中侯增谦不断强调这句话。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这支由10多人组成、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以大陆碰撞成矿作用研究为主攻方向的科研团队,拿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亚博视讯真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成为科技部第一个矿床学领域的创新团队;2019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团队成员中有1人获得“杰青”基金资助、3人获得“优青”基金资助。此外,杨志明当选为国际经济地质学会(SEG)理事并获得该会区域副主席讲席奖,宋玉财当选为国际矿床地质学会(SGA)区域副主席。

倡导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

“全面提升对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系统修复的科学水平,要有全新的理论体系指导,核心理论基础就是地球系统科学。”亚博视讯真人:3月,组建伊始的自然资源部召开了专家学者座谈会,侯增谦以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身份建言献策。

侯增谦认为,在整个地球系统科学中,自然资源部应特别关注从浅部地壳(“根”),到关键带(“枝”),再到人地耦合系统(“叶”)的三个关键问题。

“浅部地壳蕴含着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受地球深部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向深部要资源、要空间,是必然的选择。”侯增谦提出,应更加关注0~10千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壳精细结构与能源资源分布、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问题,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带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高度交汇和相互作用的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也是地上、地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纽带。”侯增谦认为,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探测研究关键带的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物质转化过程与相互作用,观测关键带内能量和物质通量、迁移和转化,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地球科学解决方案。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已逐渐成为地球表层系统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人地耦合系统研究,能够增进对地球表层变化趋势及机制的理解,记录和解释地球变化的特征,进而提出有效应对策略。”就具体实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系统修复的过程,侯增谦提出,要建立强大的调查与评价、探测与观测、模拟与预测全流程技术体系,还要做好“摸家底、做评价、定规划、用护监”四个环节的工作。

“战略方向一旦确定,战术动作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侯增谦表示,发展地球系统科学,指导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地质调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必会得到更大拓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新职能的支撑也会更加有力。

投身科学基金改革,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侯增谦亚博视讯真人: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后,站在国家和未来的高度,以重塑科学基金资助布局、提高基金资助效益、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为重心,迈出了三大步。

第一步,制定学科发展战略,明确优先发展领域,构建学科发展和基金资助的“四梁八柱”。他带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充分依靠两大科学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通过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战略研讨,谋求共识,初步形成从深地、深空、深海和地球系统等四大领域、从八个优先方向重点突破的“四梁八柱”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赞同,目前已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类项目资助的基本遵循。

基于这一战略思维,地球科学部正在撰写并将首次发布《宜居地球:过去、现在和未来》白皮书,向国际地学界宣告中国学者对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理性思考和战略构想。“揭示地球宜居性的形成、演化和可持续性,应成为未来5~10年及更长时期地球科学的重大使命。”侯增谦说。

第二步,基于学科发展战略,围绕重大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强化顶层设计,开展前瞻布局,做出快速响应。针对国家高质量发展规划面临的六大关键问题,启动了相应的研究专项,集聚了全国顶尖专家,其研究成果得到国家发改委的高度认同,为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战略性关键矿产,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大国博弈和国际竞争的焦点,地球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分别启动了重大研究计划和重大项目,已取得重大进展。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先后设立了青藏铁路、黄河流域生态等重大基础专项,为国家重点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全方位基础支撑。

第三步,全面落实基础研究“两条腿走路”指示精神,特别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胆探索重大科学问题凝练机制、项目立项机制和组织管理模式。2年来,在对重大类项目的立项和管理进行改革和优化基础上,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深入国家科工局、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行业调研,精准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凝练需求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共同探索突破瓶颈的科学途径,尝试建立科技战略合作和项目协同推进机制。

“我国的基础研究,不仅要走好兴趣驱动的自由探索路,还要走好面向需求的科技创新路。”侯增谦说,今后他将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探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侯增谦表示,新的岗位新的职责既是压力更是动力,今后他将努力扩展国际视野,提升研判能力,锤炼科学思维,尊重科技规律,自觉用战略思维和科学方法,开展更多的科技管理创新探索,使科技创新工作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